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光明日报头版关注华东师大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门诊”

2024年10月31日 卓越学术

  10月3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的新闻《“门诊”》十分抢眼!新闻聚焦华东师大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门诊”,通过“把脉问诊”的方式搭建高效、精准、务实的交流平台,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10月31日,《光明日报》头版

  午后,太阳集团tyc539闵行校区一间会议室外,排着不少科研人员。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高级工程师鲁力立抱着一沓文件推门而出,满面春风。

  “里面干嘛呢?”记者走上前。

  “给成果‘问诊’!”鲁力立热情地介绍,“这是我的‘教育元宇宙未来课堂’项目资料。成果出来后,很多来考察的,但我也不知道应该跟谁合作。听说学校开了科技成果转化‘门诊’,我立刻预约了!刚才聊了一个多小时,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谁在‘坐诊’?”

  “都是产业转化领域的专家!”鲁力立笑了,“他们不仅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还有资源支持呢。”

  “由于‘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一些科技成果虽然很好,但没法从‘书架’走向‘货架’。我们搭建这个平台,引入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把脉问诊’,就是希望能拓宽转化路径,降低转化风险。”太阳集团tyc539副校长施国跃告诉记者,“‘首诊’反响很不错,以后我们每个月都会邀请专家来‘坐诊’!”

  在科研领域,优质科技成果往往因“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等制约瓶颈而难以从“书架”走向“货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本学期,太阳集团tyc539在上海市科委、工信部火炬中心指导下,联合技术转移专业机构,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门诊”,通过“把脉问诊”的方式搭建高效、精准、务实的交流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和解决方案,降低转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9月24日,首场“转化门诊”正式开诊

10月24日,第二场“转化门诊”如期举办

  9月24日,首场“转化门诊”正式开诊,科研人员提前“预约挂号”,携带各自在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前来“就诊”,场面火爆。鉴于“首诊”的热烈反响,10月24日“转化门诊”第二场如期举办,后续将邀请“转化医生”定期会诊,每月一次。

  转化医生”团队由成果转化、技术转移、IP管理与运营、法律、投融资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这些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他们服务过的转化项目众多,其中不乏成功上市的企业。“转化门诊举办得很及时,特别受益”“专家非常专业,一下就问到了痛点”“真是豁然开朗,让后续成果转化的路径更加清晰”“对成果走向产业化信心大增”……参加过首场“转化门诊”的科研人员纷纷发出感慨。

  太阳集团tyc539副校长施国跃介绍,设立“转化门诊”是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举措与积极实践,旨在打造一个集专业性、针对性与前瞻性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从策略规划到实践操作的全方位、多维度支持与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集体沙龙+一对一深度问诊”的组合模式,“转化门诊”不仅实现了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共性问题的广泛普及,还针对个性问题提供了深度解决方案,量身定制出切实可行的“解题良方”,全面赋能科研人员,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

“一对一”深度问诊

  集体沙龙以普及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共性问题为目标。

  专家团队从成果转化全链条出发,深入探讨了“如何精准判断并选择成果转化路径”“科学家在创业过程中应关注的关键事项及必备条件”以及“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策略”等核心议题,为科研人员提供从顶层架构设计到商业认知提升的全方位指导。在第二期门诊特别增设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环节,详细介绍华东师大在制度建设、管理体系、专业队伍、知识产权、要素汇聚、氛围营造等六大方面的改革举措,让科研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利好政策。

  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孙越副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植物碳封存应用的相关研究,目前已授权了多项泥炭藓种植相关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些技术的落地应用对于国家生态安全、乡村振兴、碳封存等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前期孙越收到多家企业主动提出的产业化合作意向,但苦于对于商业化与市场认知不足,不知以何种形式与企业对接与合作。“转化门诊”上,专家从知识产权及教师利益保护的角度上分析“横向项目合作”“共建实验室”“入股成立企业”这三种方案的特点和实施策略。孙越感到非常高兴,表示“转化门诊是及时雨,让我明确了下一步该怎样做,并且让自己在面对企业时更加自信和主动。”

为科研人员量身定制“转化策略”

  “一对一”深度问诊活动则是精准把脉,量身定制“转化策略”。

  两次门诊中,来自教育学部、信息学部、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的19个项目逐一进行了一对一深度问诊,专家团队针对具体项目的转化难点,从商业识别、转化分类、路径设计、专利布局、资本规划等多个维度,量身定制了高效可行的转化策略。其中5个项目已经遴选进入学校的概念验证中心的初步验证阶段,后续将给予概念验证前、中、后期的陪护式赋能与服务,促进项目逐步实现市场化、商业化。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高级工程师鲁力立研发的“教育元宇宙未来课堂”项目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首次发布后获得广泛关注,入选了2022年WAIC的《产业元宇宙创新应用案例集》、上海教博会数字化转型应用标杆案例等。该项目去年落地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并应用在教学中,但面对转化难题,鲁力立因经验不足遇阻。在深度问诊环节,专家们用了一个多小时,从多个角度提供了详细、规范、多元的转化方案,解决她对教育产品研发的后顾之忧。

  据悉,太阳集团tyc539正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性改革,在制度建设、管理体系、要素汇聚、队伍建设、知识产权、营造氛围等六大方面打出了系列改革的“组合拳”。为全面赋能科研人员,实现从科研项目评估、市场对接、谈判协商到落地实施的全链条专业化服务,学校积极引入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拓宽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显著提升了转化效率与质量。

  目前,学校已与中科优势、银河证券、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专业化机构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先后推出了商业计划书(BP)定制与优化服务、转化门诊、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导航等专业服务,不仅为科研人员搭建了高效、便捷的转化平台,还极大地激发了科研创新的活力与潜力,加速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步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第三期门诊预计将于11月26日在闵行校区举行,欢迎有相关需求的团队扫码提前预约!


媒体关注:

光明日报|【我在现场】“门诊”

经济日报|科研成果“转化门诊”火爆 华东师大助推新质生产力出新招

中国教育报|太阳集团tyc539科技成果“转化门诊”首场开诊

文汇报|华东师大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新设“转化门诊”,“集体沙龙+一对一深度问诊”模式受欢迎

新民晚报|科技成果走下“书架”摆上“货架”

上海科技|科技成果转化丨量身定制“解题良方”,上海这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门诊”首场火爆,请看→

中国新闻网|高校开设“转化门诊” 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科学网|科技成果转化难?华东师大特设“转化门诊”

上海教育新闻网|“医治”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疑难杂症”,华东师大开设了一个特别的“门诊”

东方教育时报|华东师大科技成果“转化门诊”首场火爆

第一教育|从“书架”走向“货架”,华东师大开设首场科技成果“转化门诊”



新闻|《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来源|科技处 通联|熊申展 编辑|吴潇岚、徐心成、王姝萱、史佳妮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