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发展状况受到全世界关注,市民生活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人民城市理念强调城市发展的人民性,赋予城市建设新的价值导向。在上海,人民城市理念不仅得到积极贯彻,还在以绿色宜居为核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以社区品质提升为核心的城市更新、以法治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城市治理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积累丰富经验。这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城市建设应当回归“人”这一核心,让城市成为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的家园。
治理内涵
人民城市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人民城市理念从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共享性等方面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城市现代化的法治化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之一在于创新,人民城市建设在城市创新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创新制度和政策,人民城市理念使市民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城市事务。
上海在人民城市建设中,通过实施《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不仅实现了法治化的城市更新管理,还将智能化的治理模式纳入日常管理中,形成了独特的“智慧城市”体系。
这样的创新实践,不仅优化了城市服务供给,更推动了城市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为世界范围内的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城市现代化的系统化行动——
人民城市建设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功能优化和协调发展为主要抓手,重视城市建设、管理行为的系统化。尤其是,重视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力图通过“功能—空间—人群”三位一体的方式实现城市协调发展。在此框架下,推动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上海在人民城市理念的指引下,通过“两旧一村”改造推动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双提升”,在黄浦江两岸区域构建生态与居住功能协调的滨水区域,为超大城市内部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示范。
城市现代化的绿色性基础——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之一。人民城市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近年来,上海推行了多项绿色发展政策,在生态保护区划、环境监测、低碳建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绿色性还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等,使绿色生活成为城市生活的自觉追求。
城市现代化的开放性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开放的全球视野。上海通过“世界城市日”等国际活动,向全球传递了人民城市的理念,展示了中国在现代化治理方面的独特经验。上海还通过承担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等国际组织主编的《上海手册》撰写工作,将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经验分享给国际社会。
城市现代化的全体市民共享性的目标追求——
共享发展是人民城市建设的核心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上海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注重对老旧小区的改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逐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使人民城市的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居民。
未来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上,上海需要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深入贯彻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深化城市更新与治理创新。
在改善老旧社区的过程中,可引导社区居民更广泛地参与改造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度;加强法治保障,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法规和政策,使城市更新进程更加科学、规范。
同时,推动智能化治理手段应用,将智慧治理引入社区管理,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比如,通过智能门禁、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社区治安管理,保障居民安全。
二是推进绿色、智慧发展。
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低碳、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推广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
深化数据共享和应用创新,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数据协作,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准性和效率。比如,结合市民健康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实现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领域的服务优化。
三是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环境。
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定期举办公众咨询会、社情民意调查等形式收集市民意见。在社区层面,可积极通过引入协商民主机制,使居民在社区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决策权。
此外,还可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中来。比如,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组织环保知识讲座、社区文化活动等,使更多居民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四是拓展城市合作新路径。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可继续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比如,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合作,分享有价值的城市治理经验;通过设立国际性论坛,邀请全球专家、官员等共同探讨超大城市治理、智慧城市建设、低碳发展等议题。
阅读原文
作者丨曾刚 朱贻文(作者分别为太阳集团tyc539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高校智库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太阳集团tyc539城市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郭文君